项目简介:许河杂技是一种起源、产生和流传、遍布于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许河镇境内的汉族传统杂技艺术。据考证已有120年的历史,属于盐城杂技“建湖十八团”的支脉,缘于许河人首创的“杂技姚家班子”与建湖杂技一脉嫡传许河人创立的“杂技王侉班子”长期合作在盐阜大地上演出、生存和发展而得名“许河杂技”。
作为江苏省最早对外开放乡镇的许河镇,位于长江下游苏中沿海,东濒黄海,西接204国道、新长铁路干线,120公里半径内与两处空港直通,省道226、352和富许公路、迎宾大道分南北、东西走向呈“口”字状贯穿全境,经省道5公里半径内两处进出口连接G5沿海高速,北与三仓镇隔河相望,西与南沈灶镇、富安镇相邻,南与唐洋镇紧挨,东与新街镇接壤,拥有106.8平方公里,20个行政村、184个村民小组,5万人口,属典型的农业乡镇。
许河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曾经留下新四军“东进”的灿烂足迹;许河是一块秀丽的热土,群众文化红火了大江南北。许河杂技作为盐城杂技的支脉,缘起东台市许河镇联富村姚贤根寄身盐阜杂技班子潜心学艺,返乡后创立“姚家班”,逐渐闻名乡间舞台,成为盐阜地区新兴的杂技团体,后整合同乡王广彬的“王侉班子”(系盐阜杂技“王锦生班子”嫡传)形成了苏北较有名气的“许河杂技”,“姚家班”以蹬技、走钢丝、车技最有名,“王侉班”以扛技、硬气功、徒手倒立等见长。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许河杂技拥护党的领导,演文明戏、宣传革命,成为一方有名的“放心团”、“进步团”、“爱国团、爱民团”。
建国后,许河杂技自觉接受党和政府的领导,先后创办“东台杂技团”等集体性质的演艺团体,成为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为党领导下的新生中国农村的基层文化繁荣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历史渊源:1880年冬,古东台南端的许河地区,一户贫苦的姚姓农家降生了一个男孩,取名贤根(又名进根<1880-1950.7,在世70年左右>,民间流传多为谐音),许河杂技“姚家班”开山鼻祖降生。
1896年春,姚贤根身为长子,家庭责任驱使他年幼外出闯荡,南渡长江、北过盐城,结交江湖英雄好汉,寄身民间杂技班子(主要是盐阜杂技班子)学艺。
1906年春,学成杂技的姚贤根返乡,遂用一身功夫,带领兄弟族亲,建立“姚家班子”,专门演习武功、杂技卖艺,成为当时盐阜地区杂技“十八团”中名气较响的一团。
1920年春,“姚家班子”拥有“四朵金花”、“金莲蹬”等著名演艺人才,杂技表演在盐阜大地名声大振。
1940年春,“姚家班子”与同乡“王侉班子”联手创办东台民间杂技团,从此,许河地区便逐渐形成了“许河杂技”流派。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许河杂技拥护、服从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表演杂技与上演文明戏、宣传革命真理紧紧结合起来,成为一方有名的“放心团”、“进步团”、“爱国团、爱民团”。
基本内容:许河杂技,缘起许河人姚贤根创办的民间家族杂技演出团体“姚家班子”与另一脉许河人王广彬创立的民间家族杂技演出团体“王侉班子”合并后,长期在盐阜大地上演出而出名,后故得名“许河杂技”。
当年“姚家班子”拥有颇具演出实力的杂技人才,姚贤根集族长、班主于一身不说,其子姚启桂的童养媳陈桂宝和姚贤根的3个养女姚桂英、姚桂凤、姚桂莲一道,并称“四朵金花”,姚家班二代传人“四朵金花”名震当时杂坛,陈桂宝尤以小脚蹬技名扬一方,赢得“金莲蹬”美誉。
而“王侉班子”的杂技演艺人才也实力雄厚,以王广彬、王玉花夫妇为首的“王家军”,其子、侄王灿浩、王灿生、王灿明等素有“八大金刚”赞誉,尤以王玉花最突出。王玉花,阜宁人,3岁从艺,13岁走红江湖,身为女子,在杂技行当中,男女节目皆能表演,且长于同辈传人。上世纪50年代,参加在扬州城举办的全国杂技大赛,一举夺得马术、走钢丝两项冠军,其杂技综合表演能力居苏北同时代男女艺人之首,当红一时,雄霸杂坛。
“姚家班子”以蹬技、走钢丝、车技最有名;“王侉班子”以扛技、硬气功、徒手倒立等见长。
许河杂技早年多为走村串乡卖艺谋生演出,每年在麦子收获后远走他乡,直到重大的年节才返乡。建国前的演出活动多以“姚家班子”、“王侉班子”分别出现并承担各种演出活动。合并后的许河杂技,多以整体面目出现,主要是服从、服务于党和政府的宣传任务,许河杂技在党领导的各个时代,都能够把杂技与党的宣传紧密结合。
主要特征:许河杂技的各种技术,较同时代略胜一筹,其各个门类的技术特征和特点如下:
许河杂技中的蹬技,以女演员的脚特别小,而蹬的重物就地取材和现场发挥性特别大,且蹬的物件的形态特别大和重量特别重而闻名。比如:八仙桌、大水缸、大粮瓮(器具中还钻进成人1-2个、孩子2-3个等)。
许河杂技中的走钢丝,以钢丝有粗、有细不分,质地有硬有软等而闻名,同时演员在钢丝上的表演动作也设计十分惊险和高难度,对演员表演的要求难度较大。
许河杂技中的车技,以骑高台定车、高车顶碗、低车杂耍等而出名,高车钻架、抛手等动作特别惊险,高车踢碗精准稳精彩,低车运动旋律感强引人入胜。
许河杂技中的扛技,以扛高幡、重幡为主,而且演员把玩娴熟闻名,加之幡上表演高空动作扣人心弦,上下呼应配合。
许河杂技中的硬气功,以躺钉板、压重物、头顶石板重锤打击等而出名,演员现场现挂,多以农家物件重压。
许河杂技中的徒手功,以大龄和体重演员表演尤为轻快灵活而出名。
重要价值:该文化形式已存在120多年,始终根植在人民群众中间,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推崇。尤其宝贵的,许河杂技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们主动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服务于广大农村基层,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曾为党和政府的宣传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过贡献,并取得明显成绩。上世纪60年代,许河农民创造了闻名全国的“大演大唱”基层群众文化典型,许河杂技是当时的主力军,在赴南京“三代会”期间的“许河贫下中农宣传队”的演出队伍中,百分之八十的农民演员都来自于许河杂技传承人群,许河杂技让许河群众文化在全国小有声名、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文化氛围立下汗马功劳,许河镇已成为杂技表演、创作人才的集结地,传统杂技节目传人功力较强、创新节目传人素质较高,能够利用“许河杂技”进一步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服务。
我们挖掘、保护、利用许河杂技这一老百姓喜闻乐见、古老的特殊文化形式,大力弘扬民间传统文化瑰宝,为地方三个文明建设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