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简介:唐开元元年(713年),虎墩场归属海陵监(监署驻今泰州)。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范公堤筑成后,阻挡海潮,盐业生产有了保障。元代时,虎墩场改称富安场。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泰州盐运分司驻东台场,管辖含富安在内的10个盐场,史称“淮南中十场”,盐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清代中叶以后,因富安处于淮河、长江入海汇流处,海岸线东移的速度加快,淮盐走向衰落。民国初期,实业家张謇在安梁场兴办大赉盐垦公司推广植棉,延续一千多年的富安盐业生产退出历史舞台。富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有的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而产生的臆想,如《九龙港的传说》、《磨刀雨的传说》;有的是出于对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的尊崇而编造的传说,如《富安白果树的传说》、《富安的由来》;有的是对自然地理形成历史的附会,如《止马缺》、《黄金坝》;还有的是对当地风俗习惯、特产佳肴的艺术性反映,如《金豆开花龙抬头》、《曹孟德遗嘱》等等。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区域历史文化信息,反映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观念演变,对研究东台乃至苏北沿海地区的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历史渊源:唐开元元年(713年),虎墩场归属海陵监(监署驻今泰州)。北宋天圣六年(1028年),范公堤筑成后,阻挡海潮,盐业生产有了保障。元代时,虎墩场改称富安场。明洪武元年(1368年),设泰州盐运分司驻东台场,管辖含富安在内的10个盐场,史称“淮南中十场”,盐业生产进入鼎盛时期。清代中叶以后,因富安处于淮河、长江入海汇流处,海岸线东移的速度加快,淮盐走向衰落。民国初期,实业家张謇在安梁场兴办大赉盐垦公司推广植棉,延续一千多年的富安盐业生产退出历史舞台。
富安的盐民在辛勤的劳作之余,来自全国各地的盐商在觥筹交错之中,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民间传说,有的是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对一些自然现象无法解释而产生的臆想,如《九龙港的传说》、《磨刀雨的传说》;有的是出于对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的尊崇而编造的传说,如《富安白果树的传说》、《富安的由来》;有的是对自然地理形成历史的附会,如《止马缺》、《黄金坝》;还有的是对当地风俗习惯、特产佳肴的艺术性反映,如《金豆开花龙抬头》、《曹孟德遗嘱》等等。
基本内容:《九龙港的传说》、《虎埠的由来》、《金豆开花龙头抬头》、《布谷声声催收割》、《“止马缺”的传说》、《富安白果树的传说》、《黄金坝》、《饺子的由来》、《“磨刀雨”的传说》、《舞龙的由来》、《结发夫妻的由来》、《月饼与七仙女的传说》、《范公堤与月江传说》、《压岁钱的来历》、《游医进城巧对对》等。(具体内容见《东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集》)
主要特征:具有夸张的故事情节。以曲折动人的故事、充满想象的情节来表现古代富安人民的生活、习俗和信念。
具有美好的生活愿景。用奇异的风俗习惯、鲜明的人物形象、对比强烈的爱憎感情,表达富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
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富安民间故事都是在苏北黄海海滨或里下河地区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语言质朴纯真,乡土气息浓郁,地域特色明显。
重要价值:具有隐藏的历史价值。民间故事是口传的历史,带有特定时代和生活状态的印迹,内中蕴藏着信史记录的空白,从中也可窥探出民间的历史情感和精神依附。
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人们在长期的自发创作中自然形成的民间故事,具有简洁精炼的表达方式和曲折生动的结构技巧等,突出体现出传统的审美习惯。
具有丰富的科学价值。民间故事为我们保存了许多珍贵的语言、民俗、宗教信仰、人类迁徙、生产生活等各方面的文化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