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 >> 董永传说 >> 历史遗迹
历史遗迹
日期:2015-03-26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东台西溪一带有关《董永与七仙女》传说的地名遗迹有50多处。这些地名遗迹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寓意深刻,大大丰富了这一故事的内容。

  在西溪南边的古丹阳村(东台市台南镇丁堡村),有一“董家垛”,为董永的出生地。村南有一“泥灌窑”,是董永栖身的寒窑。村东有董永在谭庄头家当牧童的“放牛场”和割饲草的“港坂河”,有试犁的“犁头尖”,开垦的荒地“野圩子”,村东南有董永常摸鱼的“花鱼(鲤鱼)划子”,做罐坯时,取黄泥的“黄泥垛”。在西溪北面有一个小村庄,叫“傅家舍”,就是董永卖身的傅员外的故宅。董永曾到大地主曹长老家当过雇工的“曹家大院”亦在附近。在“缫丝井庵”之后,有一小池,叫“凤凰池”,七仙女和众姐妹常从天上来此沐浴,董永和七仙女就是在这里相识的。“七仙湖”和“藕池沟”是七姐妹经常采菱摘藕的地方。一天,他俩邂逅相遇,七仙女敬慕董永勤劳孝顺,倾诉了欲结夫妇的衷情,董永十分为难,用手指着家里说:“董永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土立足基,请你不要错爱董永,另择良人吧。”说后匆匆而去。七仙女越加敬重董永的贤孝,仍追随其后,前面到了一个八字岔路,这个地方因名“八岔”,后取谐音名“八舍”。七仙女在距古丹阳村“十八里河口”不远的地方,看到一株峥嵘茂盛的“槐荫树”,树下有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问她追什么人,七仙女红着脸说出真情,老人就想法设法找到董永从中说合,手牵着二人,在“土地祠”中举行了婚礼,结为夫妇,这位老者,就是当方土地。二人出得祠来,拜谢过老公公上路而行,一径来到傅员外家,傅员外怕打赌输了,故意为难七仙女,给了她一大堆乱丝,限她一夜织成十匹云锦。七仙女烧起难香,请众姐妹相助。丝理好了,要一夜间织成这么多云锦,没有天梭不行。这时,有一只仙鹤从天上飞过,众姐妹就叫它飞到天宫取天梭。白鹤落脚的地方叫“鹤落埨”,放梭子的地方叫“梭子田”,七仙女缫丝取水的井,就叫“缫丝井”,大旱之年不涸。众姐妹缫丝取水的井,叫“六眼井”。傅员外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大吃一惊,认为是天上神仙下凡,不敢得罪,算董永三年期满,打发他们夫妇回家。董永夫妇兴高采烈,双双从西路回家,沿途请问老乡如何行路,有个地方就叫“问家垛”。他们看到路边低洼的草田里的芦花甚多,便折些芦花回家编扫帚,这低洼的草田就叫“路洼荡”。后行至一高墩,董永下水洗手后,又步上高墩,从水边到墩头是八步,这地名就叫“八步山”。董永夫妇回家仍住寒窑里,过着男耕女织的劳动生活。村中有七仙女栽培桑树的“桑家沟”,有她养育蚕宝宝的“癞宝垛”。在村东南,七仙女采桑时被一群小姑娘拦住,要拜她为师,请她传授从山东带过来的蚕桑技术。后来汉元帝的御史贡禹命名为“关科沟”。村南有七仙女和村姑刈麻结网的排水沟,名叫“麻沟湾”,再向南,有村民和七仙女的弟子们帮助董永夫妇开挖的一条饮水河,名叫“梓辛河”。







  相传七仙女下百日期满,天帝催归。董永不知此事,这天一早仍下地耕田。天兵天将把七仙女抓走,七仙女手执火叉在锅堂里烧干饭,太白金星喝叫抛向河中,这条河就叫“火叉湾”。董永闻讯后,拼命追赶,夫妻二人在河边哭得难舍难分,这条河就叫“辞郎河”,河边的村庄就叫“辞郎庄”。明代吏部尚书储罐曾有诗曰:“辞郎复辞郎,乃在河之浒,仙人亦有情,能不别离苦。”董永还在后面追赶不停,天将欲加害董永,七仙女连忙取下头上金钗,在地上一划,遂成一条河,挡住董永来路。她随手将金钗插在地上,立即成了两口深井,这对井就叫“金钗井”又称“凤昇井”,俗称“双井”。七仙女丢下双绣鞋给董永作留念,落鞋一只在河东,一在河西,这两处分别叫“东鞋庄”、“西鞋庄”,现在合叫东台市广山镇双鞋村。天帝把七仙女抓上天后,认为她沾染了凡尘,命天将把她的肝肠掏出来,放在河中清洗干净,洗肝肠的河就叫“肝肠河”,汰清肝肠的河就叫“清汰港”。七仙女上天后,受尽折磨,不久,生下一个男孩,她忍痛把儿子送回到人间。放孩子的地方叫“舍子头”。她托梦给董永,要他来领取孩子。董永做梦的地方叫“梦儿尖”。接孩子在老槐树下,这棵古槐就叫“接子槐”。七仙女丢下爱子,不敢停留,怀着对董永的无限依恋和对天帝的愤懑,摹云上天,回到凄清的天宫,这个地方就叫“摹云庄”。董永又做父亲又当娘,日日夜夜殷切盼望爱妻归来,骨肉团聚。他抱着孩子经常伫立在七仙女与他最后答话的地方仰望天空,这个地方就叫“应庄”,也叫“殷庄”。众乡邻帮助董永照料孩子,这座抚养孩子的房屋,被称做“扶子堂”。在丹阳村东南有董永儿子读书的地方,就叫“念书沟”。村北有地名“北牌楼”,是后人为董永树立石牌坊的地方。西北有汉武帝丞相孙弘奖给董永的生活田,叫“弘嘉田”。离西溪向南五六里地,有一古庙,叫“董永庙”,庙旁有一古坟,坟前有一石碑,碑上铭文:“汉孝子董讳永之墓”(现东台市台南镇董贤村内)。因为这里是董永的埋骨之所,人们为了纪念董永,就叫它“董家埨”,后为“董贤乡”、“董贤人民公社”、“董贤村”等,在西溪东一里多地,董永父的墓地就在一块田里,路边立有一碑,名“董父墓”。这些虽是民间传说,但史料与传说相结合,说明西溪历史的悠久,早在汉代这里就人烟稠密,生产发达。从汉代时民间就供奉董永父子,而决非后人假托。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