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 东台抗日史话
第一讲 抗日战争形势
日期:2015-08-28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一、国内抗日战争形势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华战争。当时,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联合工农商学兵各界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抗日团体、海外侨胞,进行全民族抗战。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对敌大小战斗十二万五千多次,毙伤俘敌一百七十余万。一九四五年八月八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东北歼灭了日本关东军,日本于八月十五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民族自卫战争,终于取得最后胜利。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行动是逐步进行的。从一九三一年“九·一八”事变起,它就蓄意吞并全中国。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一心忙于“反共”打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公然一让再让,采取“不抵抗主义”。结果使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在短短几个月内断送敌手,三千万同胞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奴役之下。

  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以后,中国共产党首先主张抵抗,并发动了东北人民抗日游击战争。同时领导了抗日反蒋斗争。一九三二年,日军得寸进尺,又向上海进攻,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在全国人民反日运动的影响下,拒绝执行蒋介石的命令,坚决进行了英勇的“一·二八”抗战,给来犯日军以沉重的打击。一九三三年,日军又进一步侵犯热河、察哈尔,爱国将领冯玉祥、吉鸿昌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奋起组织抗日同盟军,誓死浴血抗战。对中国人民艰苦的抗日行动,蒋介石不但不给予支持,反而多方面阻挠破坏,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一系列卖国协定,公然将热、察、冀割让出卖,使华北的北平、天津变成国防前线。

  日本帝国主义侵华野心贪得无厌,一九三五年又向华北地区发动新的侵略。大敌当前,蒋介石依然节节退让,河北、察哈尔两省主权因此大部丧失,适应了日本帝国主义“华北特殊化”要求,任其宰割。至此,中国出现了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在此国难深重的紧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发表了“八一宣言”,再次提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抗日的主张,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发展到新的高潮。一九三五年十二月九日,北平一万多学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高呼“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反对政府妥协外交”、“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蒋介石不顾亲痛仇快,竟以大刀、水龙血腥镇压手无寸铁的学生。于是,十二月十六日更大规模的示威运动发生了。这一运动很快在

全国各地得到响应,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一九三六年,红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计划开赴河北对日作战,但是蒋介石执迷不悟,多方阻挠堵拦红军抗日的道路,并命令西北军、东北军向陕北根据地进攻。在此情况下,红军为了表示合作抗日的诚意,五月又回师河西,并发表了“停战协和,一致抗日”的宣言。东北、西北两军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搞内战深表不满,联合起来接受中国共产党主张,与红军停战,十二月十二日发动了著名的“西安事变”,逮捕了蒋介石。事变发生后,我党周恩来、叶剑英同志参加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人民的抗日要求,放弃内战政策,因而获得释放。“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促进了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

  正当中国国内形势向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向转变的时候,国际上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帝国主义之间加剧掠夺市场的斗争,德、意、日结成轴心国,加速掠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日本帝国主义为此在华北变本加厉积极增兵,不断进行军事演习和军事挑衅。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借口宛平城失踪一名士兵,强行入城搜索,中国守军拒绝了日军无理要求,日军即向宛平城及卢沟桥发动进攻。国民党二十九军在敌人进攻前忍无可忍,奋起自卫,英勇抗战,于是,中国人民伟大的抗日自卫战争从此爆发。

  一九三七年,“七七”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沿平汉、津浦、平绥线三路进兵。华中方面日军八月十三日进攻上海,十二月十日上海沦陷,接着进攻南京。由于蒋介石幻想国际干涉,因而抵抗不力,指挥混乱,导致日军侵略军如入无人之境,十三日南京沦陷,江苏南北各重要城镇相继为敌占领。武汉、广州失陷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帝国主义经过一年三个月侵略战争以后,妄图以武力“速战速决”占领全中国的迷梦彻底破产,被迫改变战略方针,停止正面战场进攻,对国民党以诱降为主,打击为辅,而将其打击重点转移到解放区战场,对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以确保其占领区。抗日战争从此由战略防御阶段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二、东台抗日斗争形势

  (一)国民党政府时期(1937.7-1940.10)

  一九三七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军铁蹄逐步伸入江苏南北部各重要城镇。当时,国民党的爱国将领与广大官兵,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誓死浴血抗战,给入侵日军以沉重打击。如当年八月,英勇的空军奋勇追击敌机,先后有三架敌机被击落坠毁在我县豆家庄、富安、 栟茶三地。部分残骸运至县城展览时,人人争相观看,极大地鼓舞了人们的抗日斗志。

  一九三八年春,敌沿通榆线北犯,先后占领南通、如皋、海安、富安、安丰,东台于三月二十五日为敌占领。敌酋但马拼凑汉奸成立伪组织,到处烧杀抢掠,激起了人民的抗日怒火,坚决给予抵抗。如敌人到大水洼奸淫妇女时,农民柳兴旺义愤填膺,带头鸣锣聚众,纷纷以扁担、钉耙为武器,一举击毙了五名敌兵;又如县警察大队配合正规军三次袭击敌营,敌恐慌万状,从此敌兵不敢越据点外出。由于敌人不断遭受抵抗,且兵力单薄,无法立足,占领五个月后,于七月二十六日仓惶撤逃,县城遂为我收复。

  东台收复后,处于如皋、海安敌后,因敌受正面战场牵制,不敢冒进,在较长时间相对稳定的形势下,抗日宣传组织发动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决心以实际行动参加抗日斗争。一九三八年秋开始,先后建立了东台县民众组织委员会、各界民众抗日后援会、慰问前方将士委员会、旅外学生救亡宣传团等组织,以及各乡镇武装民众自卫队,加强军事训练,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当时抗日宣传活动形式多样。报纸有《东台民声》、《振报》、《新东报》等,各报每日以一半版面报道前方抗战新闻。如《振报》连载我《八路军朱彭两将军访问记》,突出宣传八路军平型关大捷的意义与战绩。戏剧、电影、展览等各项文艺活动遍及城乡。中小学生经常演唱的有《木兰从军》、《戚继光》、《捉汉奸》以及《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大刀歌》等剧目与歌曲。一九三八年十月在城北操场放映《卢沟桥》、

《武汉空战实况》等抗日影片时,三万余人争相观看。东台收复后,人们通过身受日寇蹂躏的惨痛经历,进一步加深了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决心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日斗争。当时国民党政府不可能依靠和发动群众,但觉悟了的人民抗日情绪十分高涨。如东台一农民妇女吉王氏鉴于国难当头,全家捐款一百元;学生陈兰芋、陈孝先也热情捐献银币四元,慰问前方抗日战士。时堰人民搜集废铜铁一万一千余斤支援抗日。还有工农学商各界爱国人士纷纷认购“抗日救国公债”近三十万元,为支援抗战,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九三九年敌占广州、武汉后,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侵华日军停止向正面战场进攻,对国民党采取诱降政策,重点进攻抗日根据地。这时国民党蒋介石为准备投降日本,悍然违反全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命令胡宗南部向我陕甘宁边区进攻。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遥相策应,将各地杂牌武装,整编成十个保安旅,连同正规军近十万人,与日寇“和平共处”,掉转枪口制造摩擦,反共反人民。一九四〇年六月,我新四军挺进纵队奉命渡江北上抗日,韩德勤唆使李长江军队包围和进攻我驻地。我忍无可忍开展了郭村保卫战,在叶飞同志指挥下以两个团兵力打退了李长江军队十多次进攻,直逼泰州城下,取得了胜利。当时苏中地区外有日寇侵凌扫荡,内有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袭击,斗争形势十分复杂。但广大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积极以人力物力支援,我军相继攻克黄桥、梁垛、古溪、孤山等地,声威大震。

  一九三九年,东台处于苏中敌后,一度为战时国民党省政府省会。那时韩德勤奉行“一个主义、一个政党、一个领袖”的反动政策,忙于“反共”打内战,除了扩大他的十个保安旅外,还到处招兵买马,拼凑名目繁多的游而不击的“抗日游击队”,到处横征暴敛。特别是大股游兵散勇不加收容,任其到处流窜为匪、打家劫舍,给全县城乡人民带来严重灾难。据一九三八年八月二十五日(民国二十七年)国民党报《东台民声》报道:“六区史家堡已成匪世界,有武装股匪三百余人挨家洗劫,奸淫掳掠,绑票金额达四万余元,附近数十村庄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其他地区匪患尚未揭露。由此可见国民党顽固派的“假抗日、真反共”的真面目。

  (二)抗日民主政府时期(1940.10-1945.8)

  一九四〇年,韩德勤又把反共目标转移到我渡江北上抗日的新四军挺进纵队方面。陈毅司令洞悉韩德勤的阴谋并考虑到实际情况,一度慷慨地让出姜埝交李明扬接防,以揭露韩德勤的反动本质,争取李明扬、陈太运保持中立。韩德勤错误地估计形势,无视我相忍为国的团结愿望,竟冒天下之大不韪,纠合二十六个团三万余人向我黄桥进攻。由于我们在政治上占绝对优势,统一战线工作做得好,又有八路军配合,群众支持,因而一举歼灭了来犯的八十九军和独立六旅全部,军长李守维溺毙,旅长翁达自杀。韩德勤见大势已去,只得收拾残部向兴化狼狈逃窜。我军乘胜追击,相继解放了海安、东台。黄桥决战胜利后,苏中敌、顽、我、友四方面力量起了重大变化,新四军已占优势。

  一九四〇年十月东台解放,东台县抗日民主政权诞生,控制一、二、三、四、五、九等六个行政区。国民党县政府周佑民盘踞六、七、八三个区。民主政权诞生后,我党派出大批民运工作队分赴各地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成立抗日武装和抗日团体,领导全县人民进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武装斗争。

  一九四一年一月七日,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安徽泾县茂林地区伏击新四军,发生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我为坚持抗战,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阴谋,一月二十五日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苏北为一师,师长粟裕,其任务是坚持苏中,建设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建立强大的地方武装,以便主力机动作战。

  当时为适应敌人分割封锁我根据地的情况,苏中从西到东划为四个军分区,东台隶属二分区。这年一月开始,日伪军对苏中进行了三次大“扫荡”。日伪据点由年初的十二处增加到五十余处,所有较大集镇先后沦入敌手。二月李长江投敌,我发起讨李战斗,二十日攻克泰州,日军为救援李长江,由扬州、高邮、黄桥、如皋同时出动,东台于一九四一年二月二十一日再次为日军占领。

  东台为日寇占领后,我即转入农村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敌人妄图用武力摧毁我主力和根据地,从一九四一年八月十三日开始疯狂扫荡,在栟茶、一仓、潘家 设立据点,建立伪政权,大肆抓人、奸淫、烧杀、收捐。国民党军队又盘踞堤西泰东兴三角地带,全县被分割成东西两片。自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投降前四年多时间,基本处于敌我拉锯状态,全县存在三种地区:

  ①敌占区

  敌占地区基本上只限于点和线,少数伸向我根据地腹部。

  一九四一、四二年,富安、安丰、梁垛、东台、草埝均为敌占领,东部大中集、潘家 、西团等沿海集镇也被敌占领。九个据点中均建有伪区乡镇公所,驻扎伪军(东台城驻有日军但马部队),积极推行伪化,控制有十五个乡镇,占全县七十五个乡镇的百分之二十。四年中,伪军先后盘踞东台的有杨仲华、赵军山、田铁夫、秦庆霖等部,他们原来都是国民党军队,在“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下,后来投降了日寇。他们为虎作

伥,配合日寇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勾结伪政府推行伪化,绑架勒索,横征暴敛,使据点及边区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九四一年我转移农村后,继续开展对敌斗争。斗争方式有公开的武装斗争,也有隐蔽的政治斗争。如著名的一仓攻击战,给日伪以不同程度的杀伤与打击,迫使敌人不得不龟缩在据点里。特别在我声势浩大的游击战中,伪军政治上已不敢与我为敌,很多伪组织的“两面派”乡保长表面上应付敌人,实质上为我所控制。

  ②国民党统治区

  通榆线及重要集镇为日伪占领,国民党保安三旅、国民党税警团、国民党东台县政府则分别盘踞在堤西泰(州)、东(台)、兴(化)三角地带。他们借抗日之名,行“反共”之实,窥伺着我抗日民主政权,经常进行窜扰。当时,江苏省保安三旅(人民贬称为野三旅)张星炳部驻溱潼——沈仑,国民党税警团驻茅山,国民党流亡县政府周佑民、杨仿驻黄代庄等地。我军本着团结抗战的宗旨,对他们一直以友军看待,争取共同抗日。如陈泰运部先后遭日伪四次“扫荡”袭击,濒于灭亡,我军从抗战利益出发,给他们以粮饷接济和军事援助,可是陈部出于其反动本性,不但不改恶从善,反而背信弃义,公然勾结敌伪狼狈为奸,不断对我根据地攻击骚扰,对人民残酷敲诈。因此,我苏中区接受人民血泪控诉与要求,决定对陈泰运进行讨伐。

  一九四四年九月二十一日开始在泰、兴一带主动出击,陈部受重创溃败,最后纠集小股残部逃至东台,认贼作父,乞求日军援助。当其再度重犯东台黄金坝时,我正规军与地方武装早有充分准备,一举将其全部歼灭。

国民党江苏省保安三旅张星炳部队,盘踞东台时堰附近一带,伙同周佑民一起破坏抗战。一九四三年,野三旅部队撤至我根据地时,我军本着团结抗日宗旨,捐弃前嫌给予支援,但张星炳不顾国家民族利益,走上勾结日伪绝路。周佑民也公开指使部下刘少轩投敌。三旅副司令胥金城在此严重关头,坚持民族气节,毅然率部重新组成新的第七纵队,响应我军号召,就地坚持抗日,获得群众热烈欢迎。张星炳奉国民党反动派之命勾结伪军,派遣特务,企图取消胥金城重建的新七纵队抗日武装,遭胥金城严正驳斥,阴谋未能得逞。我军为支援胥金城的正义行动,顺应人民要求,于一九四三年在穆家堡将张星炳残部全部歼灭。陈泰运、张星炳被我歼灭后,整个堤西地区形势因此趋于好转。

  ③抗日民主根据地

  一 九 四 〇 年 , 我 新 四 军 东 进 后 , 东 台 获 得 解 放 。 根 据一九四一年统计,旧东台县划分的九个区,四区及三区之一部划入泰东县,五、六、七、八四个区大部为国民党周佑民控制,仅存一、二、九三个区及三区之一部为我控制。因地区辽阔,管理不便,为适应敌后斗争需要,重新开辟和划分为三仓、富安、潘 、安丰、海丰、三渣、小海、垦区八个区,七十三个乡镇,一〇三九个保(保持保甲编制,仍依旧称),敌我占据的地区比较,敌人九个据点,控制面积约为全县面积的五分之一,有十五个乡镇。由于反伪化,对敌斗争形势不断发展,一九四二年以后,敌占领区虽已日益缩小,广大根据地为我所控制,但大小“扫荡”仍极频繁。因为我们有广大人民群众支持,所以在最困难的时期终能站稳脚跟,根据地不断进行党的建设、政权建设、武装建设、民主建设,藉以积聚革命力量,广泛开展游击战,反伪化斗争,打击敌人有生力量,为长期坚持斗争打下了较好的基础。到一九四四年,除东台、大中集、安丰、富安以外,其他据点日伪军均纷纷撤逃,这样,我堤东广阔的抗日民主根据地遂连成一片,形势相对得到稳定。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